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蔡英文主持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智庫揭牌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也是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今(23)日出席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New Frontier Foundation)智庫「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的揭牌儀式,並發表她對本黨成立智庫的談話。蔡主席致詞內容如下:
大家習慣民進黨是在街上長大的政黨,民進黨在2000年到2008年也執政過,事實上,民進黨是正在成長中、且日益成熟的政黨。感謝大家今天來,見證民進黨智庫的誕生。當初有成立智庫的想法時,許多人好奇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心裡的想法是:民進黨不可以沒有智庫,這個國家也需要強化智庫的能量。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選舉才是政黨的主要工作;但是我走過許多國家,發現幾乎每一個現代化的政黨,都有自己的智庫,或者與智庫密切合作。這是因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政府的角色一方面是要追求經濟持續發展,維持商業資本的累積及效率運作,創造繁榮的條件,並提升因應各種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社會的公平正義,建立可以支撐政府運作的公平合理稅制,提供可以滿足人民基本需求的社會服務,讓全民分享經濟成果,以加強國民認同感的凝聚。在運作過程中,因為各種政策的高度複雜性,所以需要在不同或競合目標之間,取得符合人民最大利益的平衡。
民進黨發展至今,應該進入一個更成熟的階段,不僅是著眼在一時的選票、民調、或新聞議題當中,也要聚焦在政策思考及形成的能力;而政策的思維,也並不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面對現代社會的多樣和複雜性,這個智庫的意義,是要讓我們的政策藍圖,更細緻、更全觀,眼光也能放得更遠、看得到子孫的未來。
民進黨此刻的責任,是承接治理國家的重擔,推動台灣的進步。唯有我們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的政黨,才能提供國家所需要的現代化的治理。這個智庫,就是在為這理想做好準備。
這個智庫將有兩個研究中心。一個是「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經濟成長與分配、產業與創新、國家財政、區域發展與國土規劃、社會安全等領域的探討。這也是當前最迫切、攸關下一代希望的重要議題。
它所關切的核心議題,是發展和分配;所要面對的挑戰,則是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危機。台灣有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就是努力程度相同的人,得到的回報卻天差地遠;而四十歲以下的青年,沒有搭上過去的發展列車,未來卻必須承受更少的工作機會、更低的薪資、更高的生活成本、和上一代留下的國家債務。
在前一個階段十年政綱的討論中,我們已經看到這個趨勢,也提出相當多在全球化下的新思維,包括產業必須依靠知識創新而不是降低成本、經濟的重心不在成長率而在就業與所得、外銷與內需產業必須並重、環境永續與社會安全是成長的重要基石等。
不過這還不夠。眼前台灣的社會經濟最嚴苛的兩個難關必須要克服:一是經濟成長動能不足,難以創造出新的就業;二是無法公平地分配財富,社會階級的差距逐漸懸殊。要改變這個現狀,我們不僅是提出新思維,還需要將落實這些思維的「機制」(infrastructure),這些最重要的基礎工程,給予徹底的檢討,或致力於新制度的建構,這將包括針對資本市場、賦稅制度、社會安全、政府運作及財政效率等,提出全面性的改造方案。
另外,民進黨做為台灣主要政黨,必須提出與歐、美、日、中及亞洲各國的互動策略,特別是有責任處理好中國議題。因此,我們成立了「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
我們面對這個議題,不能像國共兩黨一樣,侷限於兩岸的結構、或陷入歷史的框架中,更不能被「政治前提」壓縮了我們處理兩岸問題的空間。兩岸議題必須有國際戰略思考,它同時也是內政議題的延伸;只在兩岸的面向上打轉,無法根本解決與中國之間的問題。
臺海的現狀,是國際權力結構與東亞近代歷史演變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台灣放在國際的結構當中,把政策思考著眼在未來關係的建構,才能拉出必要的戰略縱深。
首先,民進黨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我們理解並認同,維持台灣對中國關係穩定與和平的重要性,這是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責任。
其次,兩岸的議題並不只是台灣與中國雙方的問題,需要考慮全球與區域戰略的平衡,所以我們必須和亞洲各國一起,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
最後,台灣不能只從雙邊的基礎上發展兩岸交流,尤其是在經貿交流上,台灣應該以國際多邊體系,做為與中國互動的架構,才不會像馬政府現在一樣,陷入中國設定的框框裡,甚至於以政治退讓交換經濟利益。
政治的退讓,會模糊台灣的主權地位。最近我們與菲律賓之間的摩擦,也正是因此而起。當我們自己都無法清楚定義自己,又如何要求別人認識我們、支持我們的主權?
針對台灣與中國的發展,國民黨走的是「和而要統」、「和而必統」的路線,因為馬政府執政三年,不論在經濟、政治、外交施政上,都是以中國認同、中國價值為核心。民進黨主張台灣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應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這個「和」,就是和平發展的「和」。
台灣與中國彼此不同,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社會認同方面都不一樣;但台灣與中國,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這就是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真義所在。
因此我要呼籲,中國做為一個大國與強權,也必須在這樣的認知下,重新審視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之道。如果台灣與中國之間,能夠以此做為建構共識的基礎,那這將是最對等、也最符合期待的對話與交流基礎。我們也期許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將會成功扮演研究、交流與對話的角色。
今天的民進黨,正努力朝再次執政的目標奮鬥,所以我對這個智庫,有很深的期待。
第一,政策要有「可實踐性」,我們不是學術機構,這裡的成員也有豐富的執政經驗,所研擬的國家藍圖將要具有可行性。第二,智庫必須有「對話性」,不閉門造車,我們會時常檢視全球大環境和最新趨勢,走出去與國際交流,也到基層聆聽心聲。第三,眼光要有「未來性」,不短視近利,我們要解決的是下一代、下兩代台灣人,所面對的社會難題。
智庫與民進黨,將會相輔相成。台灣的處境,猶如在虎口下,需要思考,也需要行動。這個智庫,將扮演「有行動力的思考者」的角色;而同時它也幫助民進黨,成為「有思考力的行動者」!
再次感謝各位的參與,也希望這個智庫能夠凝結在座眾人的智慧,成為台灣進步的力量。
==========
對照孫慶餘的解讀與演繹,《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社論像是黑幫打手,《蘋果日報》要民進黨放棄兩岸論述,則有如旁觀的牆頭草,哪邊勢大、便偏哪邊。而《中國時報》北京特派記者王銘義所引用的中國學者評論,最為莫名其妙,單是憑文中沒有交代評論者的名字一項,就可合理懷疑是不是他偽造出來的。
「和而求同」看得懂(孫慶餘)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2011年 03月01日 蘋果日報 蔡英文的八字訣「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出口,許多人直呼看不懂。同黨的呂秀蓮說「太深奧了」。總統府說「空洞無物,避重就輕」。連對岸學者都說是「選舉逃避」。事實上,大家是真看不懂?還是想太多了,把自己的定見往八字訣上加,所以看不懂?
蔡的八字訣前四字是描述現狀比較沒爭議。民進黨主張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和中國維持及發展關係。這是民進黨一貫的主張。
穩定掌握發展契機
蔡英文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後四字,主張兩岸之間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追求和平穩定關係,掌握發展契機,「和而求同」的意義正在這裡。很顯然,蔡英文注意到了台灣方面不做「麻煩製造者」的責任,也注意到了兩岸和平、穩定及合作發展的契機。這是非常務實的觀點,一點也不深奧。
有人會說,蔡稱兩岸為台灣、中國,是不是隱含「一邊一國」?其實稱呼是習慣用語或方便手段,如同國民黨稱兩岸為台灣、大陸一樣,它所表示的還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狀。
有人會再問,既然蔡承認中華民國,為什麼不直接承認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那是因為連辜振甫及蘇起都認為「九二共識」是諒解而非共識。只是蔡既然提出了「和而求同」主張,共識問題就一定要解決,即使不稱為「九二共識」,也可稱為「九二精神」、「九二諒解」,如同謝長廷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至於一中各表,民進黨也可用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表代替,或用兩岸各表代替。不提「一」字未必表示台獨,而可能是表示對等,避開「一中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定見。
關係和解符合利益
蔡英文與陳水扁或檯面上黨內競爭者相比,有一些傳統民進黨所沒有的優點:她是財經及法律雙棲,國際及兩岸談判經驗遠非他人能及,她是極稱職的技術官僚,而且是更新穎更有彈性的民進黨員。她過去2年所犯的錯,主要因為她的「非政治性」及力求融入民進黨而非「表現過頭」。經過歷練後,務實穩健寬和的蔡英文可望再度出現。
中國崛起是蔡英文不會誤讀的訊息。她也沒有不實際的幻想。她所需要的是如何更圓融處理好「和而求同」的兩岸未來,在兩岸與國際、國內各種關係之間力求平衡(她顯然認為馬政府太傾中,已逐漸失去平衡,進入險境)。21世紀頭20年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努力尋求和平、發展、合作,爭取良好的內外環境,以實現現代化。這也是兩岸改善關係及合作發展的重要契機。朝野任何總統參選人忽略了這點,即不是夠格的參選人。
卜睿哲多次代表美方鼓勵兩岸和解,「因為它降低了美、中衝突的可能」。蔡英文的「和而求同」是正確方向,符合美、中、台三方利益。它不但讓大家看得懂,而且勢必朝此方向繼續努力。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由於Google留言系統與Facebook留言系統互相衝突,若先有Google留言,煩請繼續用此系統留言;反之,若先有Facebook留言,請繼續用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