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還不只如此,其他的弊端還有:廢土未清照拿費用、土石亂丟危害塔柱、灌漿減料易引鬆動等問題,讓貓纜工程存在公安疑慮;該報導還指出北市府不願提供相關文件給市議員徐佳青,拒絕接受監督。
早在2007年7月27日台聯立法委員黃適卓與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莊瑞雄、劉耀仁前往台北地檢署控告馬英九的貓纜弊案;後因T16塔柱地基掏空問題爆發,到2008年12月6日又由法務部將民代控告的貓纜弊案(見影片5'50"以後)、轉北檢由檢察官郭麗娟分他字案偵辦,但至今未有下文。
而洪健益就揭發貓纜保安問題,才剛與台北市政府唇槍舌戰,北市府也還未提告,北檢10月13日卻快速地主動宣告由前述檢察官以他字案偵辦洪健益進入貓纜拍攝。
可見北檢一直是在扮演馬英九的守護神角色,藉以掩護貓纜弊案,以為控告揭發貓纜弊端的市議員洪健益做為煙霧彈,就可以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並與統媒共同操作輿論、24小時於新聞及政論節目中對觀眾洗腦,意圖引導民眾忽略馬、郝在貓纜弊案中的主導地位,這種手法我在先前已有介紹。
但以【Google 搜尋透視】來看,「貓纜」及「柵湖線」受注意的程度與歷次重大缺失爆發的時間點(如上述)有密切的關聯性。而且,若扣掉網路搜尋的文章中含有「弊案」負面字眼(如「貓纜–弊案」、「柵湖線–弊案」)篇數,並未顯著減少弊案帶來的衝擊(見下圖);從另一角度來看,馬、郝、統派媒體及司法檢調的打壓滅火動作,反而是火上加油,在網路世界發達的今天,讓大家對弊案的印象更深。
況且,在這幾天《壹週刊》引爆的貓纜弊端後,搜尋到的數目還直追台北捷運柵湖線弊案。這些現象告訴大家,馬、郝是無法一手遮天的。
見原圖:按此。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由於Google留言系統與Facebook留言系統互相衝突,若先有Google留言,煩請繼續用此系統留言;反之,若先有Facebook留言,請繼續用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