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2011年8月23日提出「台灣共識」,以取代虛構的「九二共識」;2012年1月11日延續「台灣共識」的精神,提出「大聯合政府」的方向,充實其內涵。然而,這兩個觀念提出的時間太短,有些人未能感同身受,也沒有參與實踐過,很容易被對手攻擊醜化為選戰語言而動搖其支持態度;有媒體人不認同「民主協商」過程的重要性,也跟著國民黨稱之為「空洞化」,自然會引起「該作者有不少對民進黨先入為主的偏見」之批評。
我認為,「台灣共識」等概念應可透過民進黨的執政縣市及鄉鎮共同來推動,由小而大,積小成多,累積大家對「民主協商」方式的信心。以「在地經濟」的營造為例,不用等中央執政才做,現在就可以在各執政縣市,規劃各具特色的產業,創造就業機會,在推動的過程,以「民主協商」的方式,納入相關人事的考慮。這樣的規劃,既可穩固地方執政,擴大基層的經營, 應還可多層次地兼顧其他方面;各執政縣市若單一財力不足,還可串聯互相扶持。
這次大選,馬英九比上次喪失76萬的選票,只贏約80萬,對其中某些群眾的認知而言,「台灣共識」等概念可能僅止於抽象的政治符號,無法轉換為支持。我認為,若馬(團隊)的執政態度不變,甚至是變本加厲,要再從其中拉走50萬或更多選票,並非難事,但這只是被動的態度;就如網友餅乾所言,有可能邊際效用遞減,要爭取這50萬人,比之前的50萬人要困難許多。這就需要積極的做為,在中央執政之前,正好讓民進黨有充分的時間,來驗證「台灣共識」的可行性。
回顧陳水扁當年,是以四年台北市長高達八成的滿意度為基礎,喊出「綠色執政,品質保證」,贏得兩任總統的任期,其功過的評價由人。但在實踐「台灣共識」的過程中,若短期內可能無明顯的實例可供宣傳,既然對阿扁始終無法切割,不妨反過來從肯定扁的成就開始,提供扁相近的執政成果,也就是說「消費」扁的政績,以對照馬的無能,想辦法讓民眾產生新的想像。扁執政八年,應有不少題材可用;當然各縣市長自己的政績,也是絕佳的素材,可以擴大延伸。
不過,這要看已出現承認「九二共識」及修改「台獨黨綱」聲音的民進黨,對蔡英文主導的「十年政綱」,是否要繼續推動。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由於Google留言系統與Facebook留言系統互相衝突,若先有Google留言,煩請繼續用此系統留言;反之,若先有Facebook留言,請繼續用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