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11/28《三立新聞》率先到產地番路鄉報導一斤兩元的「水柿」,戳破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與國民黨立院黨團「沒有一斤兩元柿子」的謊言,11/29國民黨的農會樁腳帶「假柿農」抗議被《民視》記者當場揭穿,然後民進黨拿出「水柿」一斤兩元的產地證明與官方果菜市場證據,隨後引起更多媒體的報導,包括11/29《年代》、11/29《公視》及11/30《壹電視》,最後連配合「罵」英九演出「高價甜柿」劇本的《中央社》、《蘋果日報》、《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紛紛跟進反過來形成對「罵」政府的強大輿論壓力。
最後依時間先後,我們終於看到農委會從「補助三分之二經費」到「全額補助」、「收購240公噸」到「收購無上限」立場的轉變,但有柿農蔡宏武直言,「柿子已接近採收尾聲,多數次級品落果嚴重,柿農現可繳交的次級品數量根本不多,馬政府此舉對柿農幫助有限」;柿農林宏謙也說,「若非立委陳明文一再訴求柿子價格慘跌,及嘉義縣府提出收購的政策,怎麼會引起馬政府重視?馬在中常會提出收購的政策,讓人感到充滿政治與選舉考量,對他們來說感受不到一點誠意。」
10/20,嘉義縣長張花冠舉行柿子產銷預警會議時,就預估水柿將增產六成七。過去遇到農產品產銷失衡時,都是由中央啟動收購救助機制,但農委會這次堅持沒錢的嘉義縣政府也出三分之一經費配合辦理,不合常理。據《新新聞》報導,陳武雄雖號稱握有藍營50萬農業選票的實力,但為了「老農津貼」,農民看到他就開罵,還被吳敦義在行政院會當眾點名罵「無能」,「出槌」連連的農委會,被列為內閣反輔選的「頭號戰犯」;此次「柿子」風波,又重蹈「罵」英九「政策急轉彎」的覆轍,陳武雄還是嫌選票太多,讓「罵」一併喪失大多數農民及鞏固「天龍國」選票的機會。
10/25,嘉義縣政府行文農委會,建議農糧署出面以每台斤3元收購19及21號水柿鮮果,藉以穩定柿價。
11/02,農委會回文,要嘉義縣府加強輔導增加加工產能,並以嘉義縣是水柿主要產地為由,要求地方自提計畫並負擔三分之一經費辦理收購。
-----嘉義縣政府與農委會數次協商,農委會皆堅持地方政府要負擔三分之一經費-----
11/29,張花冠決定籌款自力救濟,公布採購方案:周徑25公分以下每台斤3元,預計購買20萬台斤作為堆肥之用;周徑25公分以上也是20萬台斤,每台斤7元,將加工為柿餅等;收購期自12月1日到月底,嘉縣柿農可先向竹崎與番路農會登記,再逐日分批前往農會繳果。
11/30下午,馬英九在嘉義縣黨部舉辦的行動中常會中宣布,農委會12/01起以每公斤5元、「全額補助」方式,收購240公噸的水柿次級品。
11/30馬說話後,農委會主委陳武雄隨即致電報告,表示農委會12/01起「全額補助」以每公斤5元收購嘉義240公噸的次級品;另協調五家加工業者合購兩百噸良品,每公斤15元(其中農委會補助2.5元)。
11/30傍晚,陳武雄又召開記者會指出,「總統指示,地方無法負擔,不要計較。」且收購的數量也從當初原定的240公噸,變成「收購無上限」。
12/2,農糧署公文,限制收購水柿得符合「去化周徑19及21公分之柿子鮮果」的門檻,張花冠決定照11/29計劃自行收購。
而「罵」英九與陳武雄一起公開指責嘉義縣政府怠惰、還要展開調查,更是讓人憶起2010年「凡那比」風災時的類似情況:那年9/29「罵」也曾公開叫囂「陳菊讓高雄市損失嚴重」,指「防水閘門」設置執行率低,那時中央補助有差別待遇,高屏兩縣全額補助,但高市只補助一半,民眾因此設置意願不高;但9/22「罵」巡視新園鄉港西村受災戶時,自己卻說過「『水閘門』還是難擋大水,應以治水規劃為要。」「罵」當時還發動監察院與檢調,追究陳菊責任,企圖影響2010年五都選舉時高雄市的選情,卻導致陳菊以52.8%的得票率,勝過楊秋興26.68%與黃昭順20.52%的總和,而繼續執政。
此次「罵」英九用「高價甜柿」打壓「低價水柿」,可說是故技重施,特別針對蔡英文而來。「罵」、陳武雄、國民黨徒與統派媒體近日聯手,還栽贓民進黨的水果月曆導致「甜柿」價格下跌,但遭農糧署副署長黃美華11/29反駁,「甜柿」產銷穩定,價格也平穩,並未因藍綠大戰明顯波動;《自由時報》根據農委會的「農產品交易行情站」資料,卻發現「甜柿」反漲近一成,更詳細的比對,請看Billypan的文章。「罵」執政無能,遇事總要推諉卸責,加上抹黑對手的謊言被拆穿後的反作用力,又不容小覷;同時在宋楚瑜參選、瓜分藍營選票的情況下,「五都高雄市」的選舉結果,極可能在明年的總統大選上重演。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由於Google留言系統與Facebook留言系統互相衝突,若先有Google留言,煩請繼續用此系統留言;反之,若先有Facebook留言,請繼續用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