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7

ECFA促成台灣大團結


一篇文章預測:中天新聞ECFA電視辯問的結果,有可能導致「不贊成」對「贊成簽ECFA」的比率達63:31,且「贊成公投ECFA」的比率,也將落在 63~85%之區間。然而這些「不贊成簽ECFA」、且「贊成公投ECFA」的人從何而來?查詢過去的民調可以令人驚奇地發現:在研考會與天下雜誌去年調查(見上圖)中,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達六成以上,剛好跟「不贊成簽ECFA」的比例相近,也與「贊成公投ECFA」的較低比率 63%類同;若是「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部分也加入,則又恰好與「贊成公投ECFA」的最高比率 85%非常符合。對台灣的認同,似乎是決定對ECFA的態度。


上一篇文章也提到,國人對ECFA的看法,是政治上的的考量遠重於單純經濟上的思考。以政大調查的「統獨分布」來看(見上左圖),「維持現狀」加上「偏獨立」的比率,很巧地與「贊成公投ECFA」的最高比率 85%相近;「偏統一」的比率,則接近於自認是「中國人」的比例。「公投ECFA」與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及主張「統獨」三者之間顯然可能會有密切的關係,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不僅如此,極為湊巧的比例又出現在天下雜誌「擔心經濟過於依賴中國」的調查上(見上右圖):「擔心」的比率剛好等同「不贊成簽ECFA」的比例及「贊成公投ECFA」的較低比率,又與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相近;「不擔心」的比例,則與自認是「中國人」與「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相加的比率非常接近。同樣地,會不會「擔心經濟過於依賴中國」,也可能跟自我認同是哪一國人有所牽連。

如同你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竹藍裡一樣,認同台灣的人,不贊成簽ECFA、支持ECFA公投,並非是理盲而濫情的擔心:

台灣近幾年來對中國的出口,就已達四成;馬英九就任不到兩年,對中國的投資更超過六成,等於將經濟命脈大多數投入中國,但馬卻持續反過來指控民進黨「鎖國」。馬政府以「東協加一」為由、非簽「ECFA」不可,可是實際上,今年一、二月對東協及中國的出口,卻都不減反增;而且在ECFA二次協商中,馬也放棄了在條文上列入加入東協的文字。加上現今多數民意反對簽ECFA,這些事實都使得馬與中國簽署「ECFA」的主張,失去正當性及合理性,更沒有急迫性。

當民進黨在執政時期簽了五個FTA(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簽署FTA),馬政府現在卻只能跟中國簽讓渡主權的「ECFA」,形成「鎖在中國」的現象。而民進黨的執政成績,明顯地優於以前的國民黨及現在的馬政府:以出口跟GDP的關係而言(見下圖),1991年台灣出口2.3兆元,1999年4.6兆元,2007年9.3兆元;2000至2008民進黨「鎖國」年代的出口年成長值是9%,八年翻了一倍;1991至1999國民黨「經濟發達」年代也是9%,也是八年翻了一倍;而且1991-1999年代,出口佔台灣GDP大概50%,到2007年出口佔台灣GDP約70%。

這裡不用民進黨做的資料,而挑研考會、天下及政大做的民調來討論,其因是後三者都偏藍;若連藍色的民調都有如此高的台灣認同度,實際上更可能超過這些比例。將這些看似無關的民調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台灣現今社會不僅對台灣的認同度頗高,對相關於中國事務的看法也趨於一致。台灣人要形成自己的國族,就先對自己有信心吧!



投票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由於Google留言系統與Facebook留言系統互相衝突,若先有Google留言,煩請繼續用此系統留言;反之,若先有Facebook留言,請繼續用Facebook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