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8

以「瓊斯杯」為借鏡,冠名「台灣青運」照辦

然是因為各國運動菁英只願參加高等級的「亞洲運動會」及「奧林匹克運動會」,不願再參與「東亞青年運動會」的前身「東亞運動會」;而「東亞運動會」改為「東亞青運」,則是為了讓東亞地區14至18歲青少年選手能夠增加經驗。如今支那為了全面抵制台灣,不惜取消台中的主辦權,讓第一屆「東亞青運」開天窗;但這樣剛好提供一個大好機會,完全掙脫「國際奧會」在「隊名」上的束敷與限制。

我們可以依照「東亞青運」的規模,不邀支那、香港與澳門,私下邀請蒙古、朝鮮、韓國與日本,必要時加入亞洲其他國家,甚至廣邀世界各國參賽,於明年同一時間如期舉行;但要冠名為「台灣青運」,自己的隊名就是「台灣隊」。而【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的推動,仍然可以照常進行,並不衝突。


這是以「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的「非奧會模式」為借鏡,依照維基百科的記載:

1974年,國際籃球總會(FIBA)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之例,讓支那籃協成為會員;而中華民國籃協一切相關組織被停止會籍。停會籍後的台灣已無從與其他會員國進行任何交流,可謂「籃球孤島」。1976年中華籃協新任理事長余紀忠親自造訪威廉·瓊斯,請求協助恢復會籍;惟迫於當時國際政治情勢仍無法恢復。

威廉·瓊斯於是決定,將以他個人為名的國際邀請賽在亞洲舉行為一種替代,並且授權予中華籃協舉辦。威廉·瓊斯將此授權書昭告於所有會員國,並以一訂製銀杯作為授權信物,且親自在台北市主持FIBA規則講習,使瓊斯盃的裁判得到FIBA理事長的直接認證。中華民國由此得以透過威廉瓊斯盃與日本、南韓、美國等會員國重啟籃球方面交流。1977年第一屆威廉瓊斯盃在台舉辦時的威廉瓊斯已卸下職位,掛名FIBA榮譽秘書長;他親臨現場並對台灣說:「世界籃球大家庭並沒有把你們遺忘。」往後威廉瓊斯年年來台,直至1980年身體欠佳並於1981年過世為止。

1981年,新任FIBA秘書長史坦克維奇在第五屆瓊斯盃親自宣布:台灣得以中華台北之名重返奧運、FIBA。即便如此,瓊斯盃仍維持非奧會模式,亦即稱呼自己國家隊為「中華隊」、「ROC」,可以出現中華民國國旗而非僅限中華奧會會旗。瓊斯盃既為當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擠後的一條交流活路,在前FIBA秘書長的授權下開辦,此邀請賽雖非正式國際賽,仍是體育賽事裏少數得以展現台灣主場比賽。

正逢此時,我們在主辦的「瓊斯杯」參賽隊名,也應重新檢討,改為「台灣隊」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由於Google留言系統與Facebook留言系統互相衝突,若先有Google留言,煩請繼續用此系統留言;反之,若先有Facebook留言,請繼續用Facebook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Real Time Analytics